宇宙最詳細之
抽脂溶脂設備比較與說明
特點\類型 |
傳抽SAL |
動力抽PAL |
水刀WAL |
雷溶LAL |
超音波UAL |
作用機制 |
手動強力 刮取抽出 |
機械震動 刮取抽出 |
高壓水刀 刮取抽出 |
運用雷射 溶解脂肪 |
運用超音波 溶解脂肪 |
抽脂管徑 |
3.0 ~ 4.0 mm |
2.0~5.0 mm |
3.5 ~ 4.0 mm |
1.0 mm |
1.2~ 2.9 mm |
雕塑部位 |
全身(無法精雕) |
全身(無法精雕) |
手部、腹部、 大腿(僅大面積區域可做) |
所有部位(因為慢、一般小區域較適合) |
所有部位(含狐臭、肩...) 特殊運用 |
單次治療抽吸量 |
2000cc |
2500cc~ |
~ 1,500cc |
~ 300cc如不並用傳抽) |
~ 3,500cc~ |
優點 |
便宜 |
快速 |
較舒適、自體脂肪顆粒小 |
傷口小(如不引流)、緊實 |
舒適、安全、有效、精雕... |
缺點風險 |
費力、耗時 傷害較高 |
較不舒適 |
學習曲線長 抽取較慢 |
燒灼神經皮膚、溶速慢 |
無 |
低出血量 |
╳ |
△ |
△ |
○ |
○ |
術後舒適度 |
╳ |
△ |
△ |
○ |
○ |
安全性 |
╳ |
△ |
△ |
△ |
○ |
術後復原速度 |
╳ |
△ |
△ |
○ |
○ |
能量緊實效果 |
╳ |
╳ |
╳ |
○ |
○ |
術後立即效果 |
╳ |
△ |
△ |
╳ |
○ |
淺層脂肪Sculpture |
╳ |
╳ |
╳ |
╳ |
○ |
抽出脂肪自體再利用 |
○ |
○ |
○ |
※ |
※ |
同部位再施做(先/後) |
○/△ |
○/△ |
○/△ |
△/○ |
○/○ |
可運用於特殊治療 |
╳ |
╳ |
╳ |
△ |
○ |
皮膚平整度高 |
╳ |
△ |
△ |
△ |
○ |
手術花費時間短 |
△ |
○ |
△ |
╳ |
△ |
學習難度低 |
△ |
△ |
╳ |
△ |
○ |
◎”類型”補充說明:
1.其中的超音波UAL分析評估是以新一代的超音波溶脂儀ultra-Z Z波黃金脂雕的機型為基準。
2.市面上有一些PAL的機型會宣稱它也有超音波的效果,但其實只是震動得很快而已(查他的許可證內容就知道是寫振動或動力抽脂,而不是超音波),PAL並沒有指向性射出作用的能力。其他有些舊式超音波或拿超音波清創機來做溶脂或狐臭治療的機種則易過熱灼傷或效率不穩定。
◎”抽脂管徑”補充說明:
LAL、UAL的”管徑”是說溶脂管的管徑。
“管徑”衍生的意思就是皮膚需要開的傷口需要多大。雷溶最小,但是實際上的傷口開多大要看後續有沒有用抽脂管進去引流,如果有,開的傷口就要以對應抽脂管的管徑為主。
通常臉部或其他小範圍的溶脂後,因為美觀的要求(臉上傷口要小)、或是需要溶的脂肪量本來就不多,因此可將乳化完的脂肪按摩擠壓出慎下部份留在體內等代謝掉即可。這樣傷口只要符合溶脂管的管徑即可。
◎”雕塑部位”補充說明:
雕塑部位說的是在安全性高、效果易控制、無增加其他副作用及風險的前提下,建議的適合治療部位。如果操作醫師自覺技術高,想治療其他較有風險的部位,來挑戰難度及增加術後問題與客訴的機率,是也可以自行運用在其他較有風險難度的區域。
◎”單次抽吸量”補充說明:
會評估適合的抽吸量是因為,越多的抽吸量代表手術會進行越久與出血越多,脂肪栓塞的風險也就會提高。通常出血量越低的治療,一次治療允許抽出的脂肪量會越多。再來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如果採溶脂後引流的模式,因為脂肪的代謝是經由肝,當大量溶脂後不建議大量將溶完的脂肪留在體內,會增加肝臟的工作負擔。
#水刀有2種稍有衝突的說法,所以我取了一個中間值~
1.因為水刀較舒適,所以抽脂的量可以多。
2.水刀沖刷後的脂肪顆粒較細小,會增加脂肪栓篩的風險,所以不要抽多。
#雷溶則是因為用雷射溶脂的效率很慢,所以不會有醫師全程幫你用雷溶來溶大區域的脂肪。所以真正雷溶後引流出來的脂肪是很少的。其他抽出來的都是沒被雷射溶到的脂肪(也就是等於用傳抽抽出來的)。
◎”缺點風險”補充說明:
#傳抽的設備也有分等級,越高級的抽吸力越強,但是對組織的刮除破壞力也越強。在不考慮醫師手痠的前提下,醫師手來回動越快就抽得越快。會說”耗時”是因為醫師累了手需要休息一下的話。
#PAL應該是抽最快的,因為有輔以機械式震動,但是有的醫師不喜歡使用時手的震動,所以不想採用。再來這種脂肪處理與抽脂同步進行的設備,一樣會有較大的破壞與不舒適(但比純傳抽好)
#水刀的出水是單側扇形出水,所以要沖的均勻必須於抽脂管來回抽動的同時輔以轉動,需要較大熟練度。也因為除了抽吸外多了水壓與沖刷水量的因素,所以需要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才能發會最大效益。還有一點是因為水刀有主訴求將抽出來的脂肪拿去自體脂肪填補運用,似乎內含的抽脂機抽吸力較溫和,有的醫師覺得抽吸力不夠。但也有可能是設備的運用不夠熟悉所造成的假象,因為有的醫師水刀也抽得好好的。
#雷溶因為是用雷射,所以熱效應造成的膠原蛋白增生是它很大的一個優點,但是,也因為是用雷射,所以熱傷害也變成他的一個風險。新機器的瓦數隨著溶脂效率的提升而提高,隨之而來的就是熱傷害風險也會增加。
◎”低出血量”補充說明:
雷溶與超溶ultra-Z都是溶完才吸,對組織的破壞性較低,因此出血量低。如果是溶脂後的引流,還要看醫師會不會引流過頭(也就將溶好的脂肪吸完大部分後,還繼續用吸脂管在裡面硬吸)。
#雷溶因為速度較慢,所以除非是真的是很小的治療區域,醫師才會從同溶到尾。即使是手臂這點區域的雷溶,一般還是通常會並著傳抽去做。所以我們會看到網路上有人說,去做雷溶卻還是瘀青一片片,就是因為不是只做了純雷溶。
◎”術後立即效果”補充說明:
#雷溶因為速度較慢而併用傳抽,所以術後的腫脹會較影響成果。再來雷溶引起的膠原蛋白增生緊實效果也需要時間顯現。
◎”淺層脂肪Sculpture”補充說明:
#Sculpture是說不受限區域的指定脂肪溶刻,也就是說醫師可以不再受限於皮膚深淺位置,可雖心所欲的進行特定目標及範圍、數量的脂肪溶解,進而得到線條或曲線之體態塑造。當然醫師也可以試著用不能”淺層脂肪Sculpture”的設備去做,但這樣就像是從砍下一塊原木到雕刻成精細人像都只用一把電鋸來做,是不適合的。常常聽到的抽脂後皮膚不平整的結果就是因為將不適合用淺的工具用得太淺所造成。
簡單來說,胖胖的人需要減重、一般肉肉或稍微胖胖或局部肥胖的人需要抽溶脂、瘦瘦或局部小贅肉或曲線與線條感不足的人需要Sculpture。
◎”抽出脂肪自體再利用”補充說明:
雷溶與超溶ultra-Z因為脂肪真的被溶解了,所以無法拿去再利用。所以如過要做自體脂肪的必須先將要用到的脂肪量抽出後,再進行溶脂的體態雕塑。
#水刀有別於其他抽脂方式,抽出的脂肪放置沉澱後即可將脂肪部分另行抽出至空針後運用於自體施打,存活率也高。不過另外也有一派醫師的說法是說較完整的脂肪細胞團存活率會比水刀這種微小細緻化的脂肪高。
◎”同部位再施做(先/後)”補充說明:
“/”左邊是說該設備治療後對於下次抽溶脂治療的影響ok程度。
“/”右邊是說該治療區域曾做過抽溶脂治療,再利用該設備治療的ok程度。
雷溶做完後治療部位會有纖維化的機率之後較不易重複治療,但雷溶與超溶ultra-Z都能針對纖維組織較多的部位進行治療,不受前次治療影響的能力較高。
◎”可運用於特殊治療”補充說明:
#雷溶還有狐臭治療,但清除程度較不高,需多次。
#超溶ultra-Z也有狐臭治療,但因為運用上較不受限制,可頂著皮膚治療(頂漿腺體很表淺),清除率較高。也因為使用上的不受侷限,也有醫師用來作為法令紋填充物填補前的脂肪處理(法令紋上的脂肪會影響填補效果)...。
PS1:累了,先打這些,要修正或補充的我再後續整理補上。
PS2:這篇比較分析是市場走跳後的心得與綜合一些醫師的說法或實際看到的做法,如有其他不同的看法與意見提供,都很歡迎大家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