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稍微在網路上搜尋一下抽溶脂的心得分享文章。會發現有些人在治療後會覺得:治療前診所宣稱的治療方式優點,,結果卻和說的不一樣。
到底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這牽扯到三個重要的觀念:
一、治療設備實際上的能力與宣稱的能力有可能有落差(不論是廠商或是諮詢人員的有心或無意誤導...)
二、治療設備只是工具,工具不能主宰整個治療的過程,治療成果端看治療過程中工具被如何的運用。
三、醫師的技術、評估與習慣及設備的熟練程度皆不同
在討論這個重要的問題前,我們可以先看看,到底目前台灣手術上脂肪處理有哪些主要設備:
1.傳統標準抽脂(濕抽法)SAL
將抽脂管插入皮下組織脂肪層中,手動來回移動抽脂管將脂肪刮落,同步利用抽脂機(真空吸引設備)產生負壓,將刮落的脂肪抽出體外。
2.動力輔助式抽脂PAL
運用方式與SAL同,不同的是採用動力輔助的震動式抽脂導管,有助於抽脂時打破鬆開抽脂管周圍的脂肪細胞。
3.水刀抽脂WAL
運用方式與SAL同,不同的是採用抽脂與高壓水刀2合一的抽脂導管,可於刮除脂肪時同步使用高壓水刀進行脂肪的沖刷輔助。
4.雷射溶脂LAL
雷射溶脂是將雷射光纖以微創方式進入欲雕塑之脂肪部位後,利用雷射光纖產生的雷射光能量將脂肪細胞的細胞膜破壞,最後將被溶解破壞的脂肪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引流出來(引不引流可視情況決定)。
5.超音波溶脂UAL
超音波溶脂是將超音波探頭以微創方式進入欲雕塑之脂肪部位後,利用超音波產生的能量將脂肪細胞的細胞膜破壞,最後將被溶解破壞的脂肪用真空吸引的方式引流出來(引不引流可視情況決定)。
※上述名稱純以設備類型區分,和各抽溶脂機種的廠商命名或診所命名較無直接關係。
抽溶脂的治療過程大概可分為:諮詢 > 設計 > 脂肪浸潤 > 脂肪處理 > 負壓吸引 > 術後照護
1.諮詢
醫師與病患進行術前諮詢與溝通
2.設計
手術當天於術前針對抽溶脂部位進行區域與量的標記
3.脂肪浸潤
將混和抽脂液注入抽溶脂區域
4.脂肪處理
利用雷射或超音波...進行脂肪溶解、乳化...處理。
5.負壓吸引
利用抽脂機(真空吸引設備)產生負壓吸引脂肪
6.術後照護
術後相關衛教與之後回診及居家護理...
※SAL沒有步驟4
※PAL、WAL目前市場上的機種以步驟4、5同步處理為主(如果將高壓水刀與震動的輔助處理脂肪也算在步驟4的話)
※LAL、ÚAL目前市場上的機種為步驟4、5分段處理為主
所以,溶脂主要說的是可獨立出來處理的步驟4(雷溶、超溶)”脂肪處理”這一塊。
抽脂則是指步驟5的負壓吸引或是指這一套完整的抽溶脂流程。
抽溶脂的演進其實可以簡單來說,就是
切除脂肪 > 乾式抽脂 > 濕式抽脂SAL(脂肪浸潤)
當濕式抽脂SAL普遍被接受為較安全的抽脂方式後
依病患與醫師及市場反應的不同需求
PAL、WAL、LAL、UAL...各式的修正方式就被創造出來
而抽脂也從單純的脂肪減少
伴隨者工具的進步
跨入了脂肪雕塑的新領域
有了基本的知識後,接下來我會再針對每個抽溶脂方式在市場行銷、運用及”眉角”的不同,搭配一開始提到的問題,為大家做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