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現代人隨者年紀老化後,最有可能罹患的疾病主要有兩種:癌症與動脈硬化。民國91、92年十大死因中,與動脈硬化相關的疾病包括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所引起的死亡(約30%)甚至已超過癌症(約 27%)。。除癌症外,這些死因的背後,就是苦惱現代人的慢性病在作祟。包括老年癡呆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高尿酸血症與肥胖。


    現代人生活富足,工作壓力及缺乏運動,不知不覺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及濃稠度大增,造成許多慢性病纏身。慢性病最可怕在於會引發許多嚴重後遺症的合併症。
例如:高血脂和高血壓引發冠狀性心臟病、動脈硬化、腦中風。糖尿病更是會造成許多嚴重的後遺症,失明,尿毒症,糖尿病足引發截肢等。而尿酸過高、高血脂也常併發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追究併發症的起因皆由於動脈硬化。


    2003年3月出版的讀者文摘以「心臟病橫掃亞洲」為題,專題報導討論這種可怕的趨勢。而天下雜誌社出版的康健雜誌也在 2003年1月號146頁,2003年醫療大趨勢一文中,明確指出 『永保血管暢通』的重要性。


   以往,對於這類慢性疾病,通常只能消極防治,對於真正硬化阻塞的血管,有效的著力點實在不多。近年來大量相關的研究文獻指出,「血漿析離術」能有效解決與預防血液濃稠、血管硬化等問題。有醫學文獻報告稱以血漿析離術與單獨使用藥物治療來做比較,結果血漿析離術可以減少心臟病不幸事件之發生率達70%之多,有些人在經過血漿析離術治療後,甚至解決了嚴重的頭痛、肩頸酸痛、失眠等問題。血漿析離術為一安全有效的血液淨化術,能去除現代文明病的重大致病因子。不止於預防,對於已經損傷栓塞的血管也有回復(重新暢通)的成效。更重要的,對於微細循環障礙(血管成型術無能為力)的改善,更是引人注目。

 

何謂血漿析離術

   

    西元1914年執教於美國Johns Hopkins大學之John J. Abel教授以馬為對象報告第一篇有關血漿析離術的文獻。迄西元1960年Schwab氏等人提出報告,嘗試長期使用血漿析離術,結果證實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之黏稠度,開啟了血漿析離術在臨床上之有效契機。

 

血液成分析離術介紹
   
血液成分析離術(hemapheresis)的字首為hema(血液),字尾為apheresis(移除),意即將血液從人體引導出來,將對身體有害或造成負擔的物質析離去除後,再將其回輸回人體。

     

    血漿析離術所移除的包括纖維蛋白元 figrinogen、脂蛋白(a) Lp(a)、巨球蛋白Macroglobulin、免疫複合體、抗原或抗體,炎性介體(inflammatory mediators),外因性毒素如農藥、重金屬中毒、自由基,或過多的血漿成份如膽固醇或壞的膽固醇(LDL)這類脂肪性物質...等,對動脈硬化與體內細微循環有重大負面影響的物質。可大幅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周邊微細血管循環,增強細胞的抗老化活性,增加抗老化酵素,減少自由基對細胞膜、蛋白質和DNA的傷害。


    由此可知,血漿析離術可以治療一般藥物所難於治療,甚或不能治療的疑難雜症。不但可以減少死亡率,而且可以節省長期使用藥物及住院等龐大之醫療費用的支出,同時,亦可避免因為藥物所引起的不良副作用。

 

血漿析離術原理
   

    血液成分包含了細胞以及非細胞的物質,如蛋白質、電解質等。目前對各種成分作析離的方法包括離心(centrifugation)、過濾(filtration)以及吸附(adsorption)三種方法。
(1)離心:各血液成分的比重不同,含有各種蛋白質、電解質的血漿比重是介於1.025至1.029之間,血小板的比重1.040,淋巴球細胞1.070,顆粒白血球比重在1.087~1.092之間,而數量最多的紅血球則為1.0931~1.096。經過離心後,各種血液成分會依比重的不同而分離,比重最重的紅血球會在最下層,而血漿會在最上層。利用離心原理進行血液析離時,捐者或病人血液經由無菌的導管流注到血液析離機,血液經離心分層後,將需要移除或收集的血液成份留下。在離心的過程中必須確保紅血球不會發生溶血,而且管線也不會在高速離心下打結。
(2)過濾:這是應用血液成分大小不同設計有微孔的薄膜,全血經加壓流過薄膜,微孔大小會讓血漿成分流過,而大小在數微米以上的血小板、紅血球及白血球無法流過薄膜而被導流到另外的隔室中。過濾式的析離法適用於血漿分離式,而透過薄膜微孔的大小改變可以對血漿蛋白分離聚有選擇性。
(3)吸附:血漿析離治療之目的是在移除某種血漿物質,而免疫吸附則是針對致病物質做選擇性的移除。吸附的原理則是應用化學分析中親和性色層分離的原理。目前析離術的操作多是依靠專用的機器,應用上述原理設計成析離機,使用單一病人使用的收集袋,並採用自動化之操作,在安全及操作便利上有很大的進步。 

 

治療性析離術

    

    治療性析離術可以應用於許多的疾病,不正常的血球細胞或血漿成分可以利用析離術移除,再以成分血、輸液或白蛋白補充。析離術的療效,除了透過有害物質(如抗體)的移除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外,也可能是因為減低抗原—抗體的比例而有免疫調節作用、或是移除發炎作用的細胞素、或是免疫複合體的移除等綜合效果。


    析離術的治療目標或次數頻率,則因疾病之不同而異:為減除血球過多或球蛋白過高引起時,治療目標在使血液黏稠度維持在安全的範圍內,一般是使血清黏稠度在4-5,或白血球數度在每毫升十萬個以下,或血小板數目在每毫升百萬個以下。對於血管阻塞性血小板缺少性紫斑之患者,則會採取積極的做法,病發初期每日進行血漿析離,並以臨床反應(例如血小板數目的回升)來決定療程時間。至於針對免疫抗體的移除,則是以隔日治療,5至6次療程為多,這種療程做法可以促使致病抗體量減少,而體內標的組之足以復原。

   

    在進行血漿析離術時,必須補充等體積的輸液以維持體液體積的衡定。而補充液的選擇有三種:1.新鮮冷凍血漿2.血漿製品,如白蛋白3.鹽水類溶液。

 

治療性析離術的適用情形


洗血儀器圖

一、自體免疫疾病:
1.結節性動脈周圍炎polyarteritis nodosa
2.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
3.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4.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5. 冷型凝集素病Cold agglutinin disease
6.尋常天皰瘡Pemphigus
7.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8.
狼瘡性腎炎Lupus nephritis,LN
9.
多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 PM/ Dermatomyositis,DM

二、神經學方面之情況(neurologic conditions):
1.格林一巴利综合症(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組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
#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AIDP)
#慢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 CIDP)
2.重症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
3. Eaton-Lambert症候群(Eaton-Lambert syndrome)
4.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5. 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三、 血液學方面之情況(hematologic conditions):
1.血清黏滯性過高症候群(serum hyperviscosity syndrome)
2.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

Moake JL.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N Engl J Med 2002;347:589-600.
Gutterman LA, Stevenson TD.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with vincristine. JAMA 1982;247:1433-6.
HIGH-DOSE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AND THE RESPONSE TO SPL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N Engl J Med 1997;336:1494-8)

3.溶血性尿毒症候群(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
4.鐮狀細胞病的併發症(complications of sickle cell disease)
5.輸血後紫斑症(posttransfusion purpura)
6.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emia):
由於冷球蛋白的顯著升高,會引發寒顫而導致血管阻塞、凝固作用異常、腎機能不全或周邊神經的損害因此可藉由分離術來移除冷球蛋白。
7.血小板過多症(Thrombocytosis)
  NEJM 2004:350(12):1211-9

四、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動脈硬化arteriosclerosis、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腦血管疾病apoplexy。
1.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洗血血袋圖
  Atherosclerosis Suppl  2002:2(3):1-4
2.心血管領域(CV Field)
(1)嚴重或慢性長期心衰竭(肺水腫)
  Chf  2006:12(3):157-72
(2)細小血管炎
  Rheum Dis CLA  2006:12(3):157-72
(3)栓塞症候群 血漿置換術(冠心症 / 中風 / 末梢循環疾病)
  Int J Artif Organs  2005:28(5):459-65
(4)慢性體液過量 血漿分離裝置
  Cardiology  2001:96(3-4):202-8
(5)冠心病之最新治療 PTCA / 低脂蛋白洗血技術
  Ther Apher 2001:5(4):226-31
(6)The HELP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athero thrombotic disorders動脈血栓症之回顧
  Ther Apher Dial  2003:7(4):391-6
3.高血之領域 / 動脈硬化領域
(1)LDL apheresis低密度脂蛋白洗血
  Atherosclerosis  2003:167(1):1-13
(2)最困難的低脂蛋白淨血—最藝術的經典治療
  J Kid Med Assoc  2002:100(12):535-8
(3)動脈硬化的預防與治療—淨血技術的臨床應用
  Thera Apher  2001:5(4):221-5
(4)高膽固醇血症及糖尿病水腫病人經過洗血治療(低脂蛋白洗血)對於冠狀血管及頸動脈血管硬化之良好效應
  Thera Apher  2001:5(4):244-51

五、糖尿病diabetes (2001年美國將糖尿病患者視同為心血管疾病患者)

六、微細循環障礙Micro-circulatory disturbance:
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
2.老年癡呆Alzheimer's disease(日本有醫學報告研究發現,老年癡呆與血漿黏稠杜、微細循環障礙有密切的關係)
3.視網膜黃斑退化Macular degeneration
4.突發性耳聾Sudden deafness、突發性暈眩Sudden dizziness
5.尿毒症
6.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感覺異常)
7.陽痿

七、免疫複合物性腎小球腎炎和抗腎小球基膜腎小球炎

八、腎臟疾病
古巴士德氏症候群 (Goodpasture's syndrome)※快速進行性腎炎

九、肝昏迷Hepatic coma猛暴性肝臟衰竭。

十、毒蕈中毒。

十一、        頑強性牛皮癣(psoriasis)。

十二、        腎移植後急性排斥反應。

十三、        奎寧/奎尼丁(Quinine/Quinidine)引致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

十四、        再生不良性貧血症(Aplastic Anemia)

十五、        其它
1.植烷酸沉積病(Refsum氏病)
2.藥物過量及中毒(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素)
3.ABO血型不相合的器官或骨髓移植
4.母兒血型不相合的母親處理(HDN)
5.難治的燒傷休克
6.凝血因子抑制素Coagulation factor inhibin
7.進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PSS
8.單純紅血球發育不良
9.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
10.異體抗體(紅血球,血小板,HLA)所致的輸血無療效
11.愛滋病(有免疫缺乏的症狀)
12.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預防性析離術的補充說明


一、          高血脂、動脈硬化、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心絞痛、腦中風、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血管性陽痿...等皆起因於動脈硬化。血漿析離術能有效去除危險因子,不僅在預防動脈硬化,對已經狹窄的動脈也有回復regression的作用。


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膽固醇或中性脂肪,尤其是含有高濃度LDL低密度膽固醇,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心臟血管疾病是美國、歐洲和大部分亞洲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血漿析離術可以減少和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率。


流行病學的研究已經確立發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與LDL脂蛋白濃度升高之間有密切之關係,而且許多臨床上的報告指出降低LDL脂蛋白的濃度可以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和其死亡率。因此,降低LDL脂蛋白已經成為減少冠狀動脈血管疾病的發生和其病情惡化的首要策略。據報告指出,為能預防心臟冠狀動脈硬化,LDL脂蛋白的理想建議濃度是100 mg/dl以下。


雖然目前有降低血中膽固醇的藥物普遍地被處方使用。但是,心臟血管疾病仍然是死亡的主要原因。Nishimura氏對於動脈硬化的治療效果報告稱使用 LDL血漿析離術(LDL-apheresis)者有效率為90%,而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組則僅有45.5%效果。再者,另外有報告稱LDL血漿析離術與單獨使用藥物治療來比較,LDL血漿析離術可以減少心臟病不幸事件的發生率達70%。再者,每次的LDL血漿析離術治療操作下來,可以清除掉會引起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獨立危險因子LDL高達60-80%之多。


自從西元1967De Gennes氏等人發表第一篇有關脂質血漿析離術治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血漿析離術迅速成為治療高血脂症最有效且最安全的治療方式。目前血漿析離的方法有多種,有非選擇性的血漿交換療法(plasmaexchange, PE)、半選擇性的雙重過濾法(double filtration, DF),以及高選擇性的LDL脂蛋白除去法如葡萄聚醣硫酸鹽吸附法(dextran sulfate adsorption,DSA)、LDL抗體免疫吸附法(immunoadsorption, IA)及肝素誘導體外LDL沈澱法(heparin induced extracorporeal LDL precipitation, HELP)。另外,直接從全血中除去LDL脂蛋白的血液灌洗法(hemo- perfusion, HP)皆已有人提出臨床研究報告。

 

洗血心血管臨床圖1  

血漿析離術成效─對血液、血漿黏稠度與紅血球凝集的功效

Ther Apheresis, 1999;3(3):210

 

治療前

治療後

下降率%

P

全血黏稠度

4.45±0.4

3.76±0.2

-15.5

<0.01

血漿黏稠度

1.44±0.2

1.18±0.1

-18

<0.01

紅血球凝集

5.3±1.5

1.5±1.2

-70

<0.01

 

血漿析離術成效─治療21週後    

Ther Apheresis,2000;4(5):350

洗血臨床圖2  

 

治療21週之後,在不影響血比容(HCT)情況下,血漿黏稠度(PV)仍可維持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血漿析離術不只有短期清除血中膽固醇的功效,對血管還有長期的保護作用。

 

血漿析離 - 缺血性心臟病的療效

  1.大幅降低家族性高膽固醇 (FH) 病患罹患缺血性心臟病 CAD 的機率:

Hokuriku-FH-LDL-Apheresis Study 研究報告  (美國心臟學誌 1998)

追蹤家族性高膽固醇病患六年,

接受治療方式

罹患 CAD

接受血漿析離治療的病患

10

接受藥物治療的病患

36

2.使硬化狹窄的冠狀動脈,管徑增加、恢復血流:
LDL Apheresis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rospective Study 
 FUKUOKA LDL apheresis Study 研究報告   (Atherosclerosis, 1999 &  Jpn Circulation J 2000)

25位有冠狀動脈硬化的FH病患,接受2.3年的追蹤

治療方式

療程前數據

療程後數據

血漿析離治療

1.76±0.54 mm

1.99±0.52mm

對照組

2.10±0.36 mm

1.65±0.37m

 

3.單次的血漿析離,就能使心肌的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增加,改善缺氧狀態:
    Mellwig et al. – 使用正子攝影 PET 單次血漿析離,就能使心肌血液循環大幅改善。(Atherosclerosis, 1998;139)         
    Kobayashi 等人,也有相同的發現 (Circulation J 2002;66)

 

 

  4.增加心肌血液循環,使病患的運動能力增強:

LDL-Apheresis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Study (LAARS, Circulation 1996;93)

42名高血脂併嚴重心肌缺氧患者,經過規則的血漿析離,發現運動能力與時間能增加39


  5.阻塞狹窄的心臟冠狀動脈 (左圖),經過血漿析離之後 (右圖)再度暢通:

洗血臨床圖3  

 

依據血液淨化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隨機選出26人,他們執行血漿析離術的次數共計48次,平均年齡49.10±12.06歲。血液總流量為 9.02±2.42公升,血漿濾液移除總量為0.15±0.02公升。結果顯示每次血漿析離術之血中脂肪的清除百分比分別如下:總膽固醇 cholesterol55.98±13.73%,中性脂防(triglyceride62.15±17.08%LDL-脂蛋白 54.96±16.91%,脂蛋白(a)【Lpa)】46.07±21.25%


由上述之結果可知,血漿析離術對於血中脂質有著非常好的清除效果,不僅可以降低血脂肪的濃度而且因而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因此,血漿析離術可以改善動脈硬 化的程度,並且將有助於改善冠狀動脈血流以及預防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的發生。故血漿析離術是一值得推薦的預防保健和治療動脈硬化的血液淨化方式。

二、          尿病

糖尿病的可怕,在於發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常會忽略血糖、血壓控制的重要性。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併發症就一一發生了,且這些併發症往往是不可逆的!除動脈硬化(大血管循環障礙)外,患者同時有明顯微細循環(微血管)障礙 - 血液黏稠度上升,紅血球凝集增加,紅血球變形能力降低,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受損。

 

糖尿病患者因長期糖份代謝異常,多合併有高血脂(尤其是LDL)。堆積於體內的大量糖化LDL (glycosylated LDL) 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引發動脈硬化的元兇。 Ther Apheresis 2002;6(6):425


           因此,在 2001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 ATPⅢ 中就把糖尿病的病患視為已經罹患動脈硬化,將糖尿病病患視為等同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列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根據研究,引發糖尿病併發症的三大因子為:

1.血液黏稠度(代表為血中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濃度)

2.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

3.是否合併高血壓

 

糖尿病因動脈硬化以及微細循環障礙造成組織容易缺氧受損導致

 

1.大血管病變:高血糖很容易促使心臟、腦部、腳部、及其他部位的動脈發生血管硬化,造成阻塞,進而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

 

2.尿毒症:糖尿病引起水腫、蛋白尿、血壓上升,進而引起腎衰竭尿毒症。這類型的病患,約佔洗腎病患的1/3,比例仍不斷上升中

 

3.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高血糖與動脈硬化、微細循環障礙也會傷害體內的神經。如波及周邊神經,會造成麻木及疼痛感。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受損,引起腸胃功能異常、血壓不穩定、姿態性低血壓、心悸、腹脹、便秘、腹瀉、膀胱功能損傷、失禁、小便困難、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90%糖尿病患者有視神經侵犯,易發生白內障、黃斑部退化及青光眼,其中約16~25%病患造成失明。約佔每年眼睛失明

洗血臨床圖4

人數的20%。是台灣中老年人失明第一大原因。糖尿病沒有治療,引起失明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5倍。

 

    糖尿病發生後五到十年間,有25%患者眼睛會產生糖尿性病變~ 

          小於10年,約    7

       1014年,約 26   

          大於15年,約  63
終其一生,90%的人都會有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病變發生機轉~

高血糖 血流減緩

高纖維蛋白元 紅血球加速凝集

高血脂 血小板凝集

                                  血管通透性異常增加

視網膜微血管循環不良,視網膜缺氧 視網膜水腫,出血或脂質滲透→黃斑病變

                                 新生血管增生

 

影響視網膜病變的全身性因素~ 

高血壓 加速視網膜病變。

動脈硬化 增加視網膜血管缺氧機率。

高血脂,高纖維蛋白元血症 增加血管氧化,發炎,栓塞機率。

 

血漿析離術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一旦發生視網膜病變,以往都是以雷射治療來防止視力惡化。早期的雷射治療,約可以防止50%的失明。但很少能使患者的視力改善。根據醫學文獻,雷射能防止失明。但統計起來,六年內仍有16%的病患會有嚴重程度的視力障礙或失明(Lancet 1997;350, 197-204)。


糖尿病患的高血糖、高血脂與高纖維蛋白元症,會使得血液黏稠度、紅血球凝集度都有大幅上升的現象。使視網膜微細循環變得很差,神經組織缺氧。血漿析離術能使血液黏稠度大幅下降,改善視網膜與玻璃體的微細循環,增加氧氣供給,使損傷的視網膜得以修復。

 

德國眼科專家肯定血漿析離術在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功效

    在實際治療方面,病患在接受18週共三次的治療後,視力明顯改善;並在其後平均九週的追蹤期內視力仍保持穩定。因此,德國的眼科專家肯定血漿析離術在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功效。Transfusion science (1999)21; 201-06

 

    德國 Randolf A et al, 使用單次血漿析離治療六位病患,血漿析離24小時後,檢測病患視力,平均視力增加 1.4 lines (SD 0.8 lines, p=0.002)在平均25天(4-90天)的追蹤期內,病患視力仍可維持穩定。Clin Apher 16:23-28 (2001)

 

    C.Luke et al.– 11 位病患18週內接受3次血漿析離,病患視力在每次血漿析離後都有增加,在治療結束後,視力平均增加 1.4 lines。在平均九週的追蹤期,病患視力仍維持穩定 1.3 lines, p<0.001)

 

5.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罹患周邊血管阻塞的機率為正常人的4-6倍。每4個糖尿病患者就有1人會因足部問題求醫,15%的病人一生中會發生足潰瘍。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機會為20%左右,而4570%截肢厄運發生在糖尿病足潰瘍患者身上。因下肢動脈硬化與微細循環障礙,造成足部傷口無法癒合,截肢的機會為正常人的10倍以上

 

神經病變和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其發生機轉為

自主神經病變使得流汗減少,進而造成皮膚乾燥容易龜 感覺神經病變會讓病人對疼痛的感覺變遲鈍 血管病變導致大小血管都容易阻塞,循環變差,皮膚容易萎縮 感覺變遲鈍、皮膚又容易乾燥龜裂,稍不小心碰傷或裂傷,傷口不容易自行癒合,很容易就細菌感染 加上血液循環不好,組織缺氧,白血球沒辦法殺菌,抗生素也無法從血液循環送達,擴散得很快,大量肌肉組織潰爛壞死,變成糖尿病足潰瘍。

 

血漿析離術與糖尿病足

    能使足部的血流循環增加,提高患處氧氣供給,促進傷口癒合。同時改善糖尿病足併發的神經病變,使麻痛、感覺異常等症狀消失。析離術使患處循環增加的效果在治療3個月之後仍可維持,這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重要因素。(最近風行的高壓氧治療,局部氧氣增加的效果,在治療後僅能維持約 3-4小時)。

 

糖尿病淨血觀念(Diabetic Haemoaphresis)

#清除自由基與過氧化之低密度脂蛋白,改善全身細小血管功能(改善通路)預防大小血管動脈硬化(預防阻塞) 可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猝死、跛行、糖尿病足(截肢)。

#淨血清除梨醇(sorbitol)以及AGE(Age-related glycoprotein endproduct)年齡相關糖化、蛋白質... 可預防老化、白內障、冠心病、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洗腎、神經病變、視力病變等併發症。

 

糖尿病足,足部潰瘍癒合

Ther Aperesis 2002;6(6):468

洗血臨床圖5

由右至左,經過10次血漿析離(LDL apheresis)可見到數個月都沒癒合的足部的潰瘍由缺血狀態,到會流血、傷口縮小最後完全癒合

 

三、          微循環障礙

    週邊動脈硬化發生在下肢血管,會因血管阻塞而造成下肢神經肌肉缺血缺氧,而出現間歇性跛行(例如,走了約公車兩站的距離就發生腿酸、腿痛,休息一下又好)。嚴重者,甚至產生壞疽(皮膚肌肉變棕色或變黑)、足部壞死症狀。感染嚴重者可能需要截肢。是全身性動脈硬化的表現之一,許多有周邊動脈硬化的病人,同時會罹患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

 

視同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

2001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成人治療教育報告第三版 ATP III)

ATP 的報告中認為,下列動脈硬化症狀,包括周邊血管阻塞、頸動脈狹窄硬化、腹部動脈瘤、與糖尿病,都應視為等於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CHD equivalents)。

 

微循環障礙症狀演進

肢體冰冷 間歇性跛行 休息時也會疼痛 產生潰瘍、壞疽。

 

微循環障礙危險因子

1.男性 2.年齡 3.糖尿病 4.抽煙 5.高血壓 6.高膽固醇 7.纖維蛋白元過高 8.血液黏稠度過高。

 

血漿析離術與微循環障礙

    黏稠度與血漿中大份子物質濃度密切相關。降低此類大分子之血中濃度,將能改善血液流動,大幅增加組織供氧量,避免微循環障礙的情形發生。血漿析離術可降低血液黏稠度、與血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物質。除了避免相關疾病的發生,也可改善病患狀況,避免病情惡化與降低併發症洗血臨床圖6產生脂機率,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

 

日本使用血漿析離治療

1. 疾病分級在第二級以上

2. 嚴重的高血脂(總膽固醇220, LDL 140 以上)

3. 動脈阻塞在末端、多處阻塞,無法使用外科手術

4. 使用傳統藥物(抗凝劑、血管擴張劑)無效

 

治療實例

阻塞的右腿前脛動脈()

在經過血漿析離後重新打通()

旁邊的小動脈也更見通暢。

 

Ther Aperesis 2002;6(6):469

周邊血管阻塞打通 

 

四、          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截至目前為止,科學界斷定最明顯的致病因素是年紀和遺傳,但即將在瑞典國際會議上發表的一系列研究報告指出,飲食、運動、血壓和膽固醇的控制等生活習慣,對得病與否也有相當大的影響。歐洲最新研究發現,降低脂肪和膽固醇含量,甚至降低血壓,都可能減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芬蘭研究人員的研究報告顯示,他們追蹤考察一千五百名研究對象二十一年之後,發現高膽固醇和高血壓,比ApoE-e4基因更可能造成老人癡呆症。該基因是科學藉以知老人癡呆症最重要的風險因素。

    凱斯西部保留區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研究人員發現,切實採取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飲食盡量少吃脂肪和膽固醇,多吃蔬菜水果及維他命C與E抗氧化劑多的食物,多吃魚和全麥或多種穀類麵包, 加上適度運動的話,避免老人癡呆症的機率大幅提高-尤其對那些已經含有ApoE-e4高風險變形基因的人。

    這些研究凸顯出一個假設理論:心臟與頭腦果真有緊密關連,健康的生活習慣對全身各部位的器官都有好處。醫學界當然知道,要把氧氣輸送到腦部,健康的血管非常重要。血管堵塞的話,就可能導致早發性癡呆症-類似老人癡呆症,雖然原因不盡相同。

 

血漿析離術在老年癡呆病患的治療成效

    日本東京Juntendo University of Medicine,把血漿析離術應用於兩位老年癡呆(Alzheimer disease)病患。評估治療後的臨床表現,並檢測病患腦部的血流的變化。他們發現臨床上:病患情緒有很大改善,臨床測試(Minimental scale test)分數也大幅提高。腦部血流變化:一位病患腦部血流量增加,但另一位沒有明顯變化。因此,他們認為,血漿析離術的功效不只是作用於腦血管循環系統,使腦血流增加;還對神經細胞的生理化學也有幫助。Japanese Journal of ApheresisVol.15 Supplement(1996)

 

五、          脊椎退化

    人的脊椎有24節,節(椎體)與節間有 椎間盤,節的後方兩側 有小面關節(facet joint),三者構成脊椎關節,從上而下一路相連。椎間盤像一個又Q又軟的麵糰,核心是似果凍的組織,含有多量的水卻沒甚麼血液循環,是靠著周邊血管的滲透滋養,也靠周邊強韌的環韌帶環護著它的完整。椎間盤 能吸收來自上下椎體的壓力(減壓與避震),也能在脊椎旋轉或彎曲時充當樞紐,在整體脊椎的動力學上,扮演著巧妙又重要的作用。


    年輕時,不當的用力若把環韌帶扯破了,一部分的「麵糰」會被擠壓出來,這就是大家所常聽到的椎間盤突出症。但老了,「麵糰」水分漸乾,漸漸萎縮、變扁,使椎 間原有的高度降低(塌下來),椎間神經孔(神經出口)變窄,也迫使後面的小面關節發生負荷與應力的改變,造成背痛、僵硬、神經根受夾擠,此即椎間盤退化症。


    椎間盤的繼續退化,再加上椎體相互的磨損、骨刺的生成、椎間韌帶的鬆弛、鄰近肌腱軟組織的緊繃、神經根的壓迫,匯總就構成了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椎間盤的退化因此常被視為是整個脊椎退化的先驅,就像推倒了第一張骨牌,也像一葉落而知秋,重要性倍受重視。


    椎間盤在一般X光片上看到的,只是椎體與椎體間的矩形空間,略像圍棋棋子,但有一定的厚(高)度;厚度的變窄,是臨床診斷椎間盤退化症的依據;除了厚度變窄,X光也常會看到不等程度的脊椎退化的組合,更常見的是,同時也看到了有腹部主動脈厲害的鈣化(表示血管硬化)伴隨。以往,醫界並不清楚血管鈣化與脊椎退化有否相干?20045月在紐約的國際腰椎研究學會(ISSLS)上,日本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以高低密度血脂肪(high LDL-c)、高糖化血紅素(HbA1c 大於5.5%)、踝肘血壓比並脈波波速及核磁共振(MRI)為指標,所作的大規模研究:證實有血脂代謝異常的人(臨床上表現血管硬化),比一般人口有明顯的椎間盤退化及較高的脊椎退化性關節炎。


    因此,藉由血漿析離術可預防血脂過高,降低血脂異常造成椎間盤、脊椎退化之機率與形成速度。

 

六、          陽痿

    男人隨著年齡增長,睪丸素會逐漸減少。據調查,男性不論年輕時有多健壯,一過了五十歲,就有五成機會出現勃起障礙。一般人對陽痿的處理方式只是紛紛去找醫師要求處方「威而剛」。而且,他們只是要求處方而已,並不會要求檢查一下是否身體其他部位出了毛病。


    其實,除了睪丸素以外,陽痿可以被視為是心血管疾病早期的警訊,因為當體內血液無法暢通時,很容易回應在陰莖勃起,產生陽痿。陰莖和心臟由相同的血管系統供應血液,不過陰莖血管更細些,更可能容易栓塞。男人如果有了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陽痿往往是其中一個最先出現的症狀。


    引起陽痿的病因是多方面的,病理變化也不盡相同。近年來有許多學說,對陽痿的病理進行了分析。

 

針對血管學說:由於血管的改變,陰莖勃起,血液動力學發生了改變;有微血管的高灌注、高濾過等動力改變,也有微循環障礙,細胞的缺血、缺氧,基底膜改變如增厚和成分的改變等。血管內皮損傷,纖維蛋白溶解酶原啟動因子自血管內皮的釋放量減少,加重血液的凝集,血流緩慢,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加重缺血、缺氧。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有的由於胰島素的代謝紊亂,使血管內壁發生病理性的增生或膽固醇的沉積,陰莖動脈血管發生硬化,造成陰莖動脈供血不足。在陰莖海綿體組織中,平滑肌組織細胞對陰莖海綿體內血竇的血液有調節作用。近幾年來發現器質性陽痿患者中,血管性陽痿者,平滑肌細胞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其 收縮與舒張功能喪失,不僅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竇空間減少,充盈障礙,而且由於白膜血管靜脈的壓力降低,不足以壓迫阻斷靜脈回流,而發生靜脈性陽痿。

 

以臨床實際病例來說: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前列腺炎、中風、葯物副作用、前列腺及膀胱手術、 腦部或脊椎髓受傷、過度疲勞、雄性激素過低、吸煙及酗酒、睪丸病變、肝、腎、甲狀腺功能衰竭...等,都是一般人所知易形成陽痿之原因。

    血漿析離術能降低血中膽固醇、血脂、血液黏稠度...等。除了從本質上避免出現血管阻塞、降低心血管相關疾病發生機率,也進一步預防勃起障礙的發生。

 

七、          毒素與重金屬

    利用血漿析離設備,在體外將患者的血液分離,然後棄去含有害致病物質的血漿,用等量的置換液代替,再把血細胞成分和血漿置換液一起回輸到患者的體內。血漿置換能減少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清除患者體內大分子量的蛋白質,比如異源性蛋白質、過敏原、自身抗體,以及脂溶性(或水溶性)藥物、毒物等。


    發生毒蕈鹼中毒、毒蘑菇中毒、有機磷農藥中毒、急性藥物中毒、毒鼠強中毒、急性重金屬中毒(如砷化氫中毒)、毒蛇咬傷中毒以及食物中毒時。只要臨床診斷明確,就應盡快進行血漿置換,以便迅速清除患者體內的毒素。不論毒素是與蛋白質、血脂結合,還是溶解在患者的血漿中,血漿置換都可以直接將毒素清除,尤其是與蛋白質、血脂結合的毒素效果更佳。


    對重金屬的治療方式,都是洗血法治療,要注意的是洗血治療也會把體內好的礦物質洗出,所以要補充回多種微元素。


    洗血治療重金屬要洗到什麼時候才算治療完成?這問題很困擾病人。有時看來好像越洗越多,是因為毒素長期累積在肌肉、骨頭、器官深處,洗血時,拉出深處毒素,使之浮現,檢驗頭髮時,指數反而升高,這其實是好轉現象,表示中毒太深,器官內部毒素逐漸由內往外出來,這種病人必需長期定時作頭髮檢驗,直到指數下降到安全標準範圍內,才算大功告成。

八、          尿毒症

    動脈硬化與微細循環障礙,是尿毒症病患最大的敵人。尿毒症病患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為一般人的 20倍,腦血管病變的死亡率為一般人的10倍。67%的患者會有明顯的下肢循環障礙(下肢冰冷,血管阻塞,皮膚的氧氣分壓<50),容易併發周邊神經病變 (感覺異常、疼痛 、 restless leg 症候群),自主神經病變 (姿勢性低血壓、陽痿、腸胃症狀)。


    檢查尿毒症病患的血漿,會發現患者多有明顯脂肪代謝問題:低密度膽固醇 LDL 濃度、三酸甘油脂 TG 濃度、Lp(a)、apo-B 濃度、血脂氧化程度上升;高密度膽固醇濃度下降。


    血漿析離術可預防大動脈硬化性疾病  ,降低尿毒症病患罹患缺血性心臟病、腦中風、與周邊動脈阻塞的危險。改善尿毒症病患微細循環障礙的困擾 ,大幅改善病患感覺異常、疼痛等神經病變問題,增進其末稍循環。

 

血漿析離術的安全性

 

Q:血漿析離治療過程會不會有危險?

A:52個病患,接受共1702次治療,98%沒有副作用,僅2%有輕微血壓降低的現象,且沒有發現任何 嚴重的反應。Karger Publishers 1993;97:126-30

   242個病患,平均年齡68歲,接受共1511次治療。僅1.5%有副作用,絕大部分是輕微的低血壓。Clin Hemorheol Microcirc 2001;24:119-46


Q:血漿析離是否會損失部分免疫球蛋白?

A:每次治療約流失30~35%的免疫球蛋白,與10%以下的白蛋白。德國REMUKAST study,追蹤統計共1702次治療,並未發現任何免疫球蛋白流失所引起的副作用。影響程度因個人疾病、體質、治療密度有關。Therap Apheresis 1999, Vol 3, No3


Q:血漿析離是否損失高密度膽固醇?

A每次治療可能會損失約20~30%高密度膽固醇,但損失的大部分為HDL2(約損失40-50%),不是分子較小的HDL3(約損失10-15%),而對血管有保護作用的是 HDL3。醫學報告指出,在規律地接受血漿析離之後一年,發現病人的高密度膽固醇反而都有明顯的上升。

Kargar, 1993; 204-7 and Metabolism, 1993;42:888-94


Q:血漿析離是否會傳染疾病?

A接受析離治療時,所有血液、血漿都是在消毒無菌的密閉系統中流動,沒有與機器或外來傳染源接觸的機會。所有耗材皆是密封原裝,為只能單次使用的拋棄式設計,無法回收重複使用。此外,療程中補充的血漿製品,為玉米澱粉製劑。並不像其他有些種類的血漿製品,含有肝炎、AIDS...等疾病傳染的疑慮。


Q:血漿析離進行中是否會有過敏或其他反應?

A血液抽出人體後,經儀器單獨析離完成之後輸回體內。沒有因為與儀器進行同步循環透析,使病患對耗材或其他設備材質有產生過敏反應之機會。

 

血漿析離術的預防方案

 

一般人為何要洗血? 洗血的五大功能!

  1. 預防及改善心血管問題
    藉由降低膽固醇與血脂,減少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預防動脈硬化及全身血管老化。
  2. 減少免疫疾病:
    自體換血更新免疫力、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因子旺盛、IgG的更新使身體循環免疫功能會更健康。
  3. 清除自由基:
    過量的自由基為萬病之源,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傷害,以對抗老化、預防慢性病與癌症的發生。
  4. 改善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
    可改善睡眠品質、頸部僵硬及手腳麻痺,並增進血液養分輸送與廢物代謝之功能,避免微循環障礙之病變產生。
  5. 析離、稀釋血液中不健康成
    排除毒物與重金屬、提昇細胞活性、促進新陳代謝。清除體內發炎的因子、排除血液中廢物、減少血中疼痛因子。

    血漿析離術除可預防慢性病外(肝病、風濕、胃腸病、糖尿病、高血脂...),也可進一步將已隨著年齡老化的身體機能恢復,進而達成抗衰老的最終目的。

 

台灣淨血案例

 

嚴重度高脂血症45位淨血者(台灣95.10.23之淨血數據)
(4330次淨血治療效果)之總整理

淨血

改變幅度%

膽固醇LDL(mg/cle)

297.6±72.7

131.3±64.5

-55.9

三酸甘油脂LP(a)mg/cle

73.5±13.6

17.8±9.8

-75.8

淨血(腎臟機能)

 

肌酐酸Creatinine

1.5

1.0

 

 

淨血前後比較表(男性病患單次淨血前後生化檢測)

肝功能檢查

單位

正常參考值

SGOT麩胺酸草酸轉胺酵素

46

25

IU/L

11-39

SGPT丙胺酸草酸轉胺酵素

64

48

IU/L

4-38

Albumin白蛋白

4.4

3.6

g/dl

3.5-5.5

血脂肪檢查

單位

正常參考值

Cholesterol膽固醇

470

195

mg/dl

130-200

Triglyceride三酸甘油脂

1696

1015

mg/dl

60-150

HDL-Cholesterol高密度膽固醇

48.3

34.5

mg/dl

>40

LDL-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

163.2

105.9

mg/dl

70-130

T-Cho/HDL-C血管硬化指數

9.73

5.65

 

<5.0

LDL-C/HDL-C低高膽固醇比值

3.38

3.07

mg/dl

3.0

 

淨血前後比較表(女性病患單次淨血前後生化檢測)

肝功能檢查

單位

正常參考值

SGOT麩胺酸草酸轉胺酵素

36

13

IU/L

11-39

SGPT丙胺酸草酸轉胺酵素

26

16

IU/L

4-38

Albumin白蛋白

4.9

4.4

g/dl

3.5-5.5

血脂肪檢查

單位

正常參考值

Cholesterol膽固醇

220

176

mg/dl

130-200

Triglyceride三酸甘油脂

212

169

mg/dl

60-150

HDL-Cholesterol高密度膽固醇

51.8

47.1

mg/dl

>40

LDL-Cholesterol低密度膽固醇

133.7

97.4

mg/dl

70-130

T-Cho/HDL-C血管硬化指數

4.25

3.7

 

<5.0

LDL-C/HDL-C低高膽固醇比值

2.28

2.7

mg/dl

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ngyagirl 的頭像
    jingyagirl

    您的整形醫美資訊中心

    jingya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